4月25日晚间,江苏银行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江苏银行全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0.6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8.90%;不良贷款额较上年末下降0.35亿元,不良率降至0.94%,实现双降;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提升54.35个百分点,再创新高。同时,该行“信贷+非信贷”全口径拨备计提水平居于上市银行最前列,公司拟继续按30%的现金比例分红,以高回报持续回馈投资者。
业绩持续高增,经营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
过去的一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给银行经营带来不小的挑战,但江苏银行的业绩依然逆势高增。该行充分发挥兼具大银行品牌实力和小银行灵活高效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轻资本经营+数智化建设”双重突破,重点打造“大财富、交易银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互促共进”三大动力源,着力塑造增长的第二曲线,持续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再次交出一份厚积薄发、提质增效的优秀答卷。
(相关资料图)
截至2022年末,江苏银行总资产达2.9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80%;各项存款余额16251.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9%;各项贷款余额16041.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57%。该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05.70亿元,同比增长10.66%;实现归母净利润253.86亿元,同比增长28.9%,ROA、ROE较上年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率0.94%,较上年末下降了0.1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62.07%,较上年末提升了54.3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银行2022年净息差2.32%,较上年提升0.04个百分点,绝对水平和趋势显著优于行业。进一步研究发现,此为江苏银行多措并举调优结构、降本增效所达成的结果,足见其经营管理功力之深厚。
加码对公实贷,服务实体成效显著提升
记者了解到,江苏银行是全球百强银行、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江苏省最大的法人银行。该行深耕江苏多年,经营机构辐射全国三大经济圈,业务覆盖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其大本营江苏省经济兴、实体旺,制造类产业链尤为出众。在过去的一年中,江苏银行紧随政策导向,强化对公板块一体化经营,着力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非金融”的全生态、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
截至2022年末,江苏银行对公贷款余额85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74%。从重点细分领域看,该行基建类贷款余额33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71%;制造业贷款余额19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75%;发放供应链金融贷款同比增长70%。不难发现,上述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增速显著高于对公贷款和全部贷款增速。或受益于此,江苏银行结算性存款拓展成效进一步增强,对整体负债成本、结构优化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江苏银行综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创设多元业务生态圈。年报显示,2022年,江苏银行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金额2171亿元,在国内同业中排名前列;承销全国首单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全国首单高成长ABCP;国际结算量首破2000亿美元,达2257.25亿美元,跨境电商结算量突破300亿美元。
小微金融、绿色金融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
一直以来,小微金融对于江苏银行来说都属于“名片级”存在。该行小微贷款市场份额连续多年稳居江苏省内第一位,在过去的一年,其小微信贷业务在巩固中继续增量扩面。
截至2022年末,江苏银行小微贷款余额5618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13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3%;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428亿元,排名江苏省内第一位,实现江苏省内专精特新企业三分之二有服务、三分之一有授信,省内高企三分之一有服务、六分之一有授信。同时,江苏银行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5000户,业内率先为江苏省农村知识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云认证、云签约、云支付”,服务乡村振兴成效不断彰显。
手握金刚钻,揽得瓷器活。在年报中,江苏银行对破解小微业务难题的“金刚钻”做了详解,究其核心要义,在于数字化模式的快速迭代。据悉,江苏银行建立健全“总行有部门、分行有中心、支行有团队”的垂直化小微经营管理体系,专业化、高素质的中小企业服务队伍超过千人,实现对客户的精细化分类、分层服务与管理。该行在业内较早推出自研大数据库,率先落地全线上小微信贷产品,经历了7年多实战检验与迭代。通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冷热数据关系分析运用贯穿于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江苏银行数字化小微展业模式成熟度再上新台阶。2022年,江苏银行普惠小微业务通过线上渠道获客量占新增客户量比例近三分之二,小微业务连续多年实现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双降,与大公司业务、零售业务的协同联动效应显著增强。
如果说江苏银行靓丽名片的一面是小微,那另一面则印着绿色。从MSCI最新数据看,江苏银行ESG评级进一步上调,这与该行积极践行ESG理念,全力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不无关系。2022年,江苏银行绿色投融资规模32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翻看江苏银行年报,可以发现该行围绕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大清洁能源贷款等绿色信贷投放,创新推出“园区绿色升级贷”“整县分布式光伏贷款”“环保担”“碳账户挂钩贷款”等特色产品,绿色信贷余额20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近60%。按人民银行统计口径,江苏银行绿色信贷增速、占比在人民银行总行直管的24家银行中均保持领先。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江苏银行成功当选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银行理事会中东亚地区唯一理事代表。
财富管理持续发力,零售业务再创佳绩
近年来,风险分散、利润稳定、逆周期性强的零售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竞相布局的重点,作为城商行零售排头兵、银行业零售生力军,江苏银行在零售需求并不旺的2022年,逆势再创亮眼佳绩。截至2022年末,江苏银行零售存款余额555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21%,零售贷款余额60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7%。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2年一季度,江苏银行就成为了国内首家零售AUM突破万亿的城商行。2022年末,该行零售AUM规模进一步跃升至10754.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57%。此外,作为江苏银行财富管理板块中的重要一环,苏银理财公司连续7年获评《普益标准》综合理财能力国内城商行第一名,2022年末理财产品规模4383亿元,规模继续位列城商行第一位。
进一步研究发现,针对财富管理领域中高净值客群这一“兵家必争之地”,江苏银行深化公私业务融合,加快迭代“4+N”私人银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优质客群的服务能力;持续深化与头部管理人合作,加强“选募管服”的全流程管理,丰富产品代销品类,提升对客服务的全面性与体验感。截至2022年末,江苏银行财富客户与私行客户金融资产余额超3000亿元,资产规模与客户数增速超20%。
在银行大零售布局版图中,消费金融领域的争夺丝毫不逊于财富管理,这从去年多家银行积极获取消金公司牌照和增资动作就可见一斑。作为该领域的先行者,江苏银行在2022年进一步加快速度。截至去年末,江苏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653.36万张,较上年末增长28.19%,信用卡贷款余额3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新能源汽车消费分期业务实现较快发展,家装分期信贷余额同比翻番。凭借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加持,江苏银行子公司苏银消金继2021年开业首年实现盈利后,总资产规模已近250亿元,在同类公司中不断争先进位,业务规模、效益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资产质量迈入第一梯队,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
资产质量是银行基业长青的生命线。江苏银行深谙此道,2022年在资产质量端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逾期率和关注率“四降”,风控领域的多项关键先导指标持续保持优秀水平。
截至2022年末,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0.94%,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1.02%,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比例1.31%,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值得点赞的是,江苏银行拨备覆盖率362.07%,较上年末提升54.35个百分点,上市七年来逐年提升,特别是其“信贷+非信贷”全口径拨备厚度已超越了众多单信贷拨备覆盖率在400%以上的同业,处于行业顶端。
数字化转型加速,科技赋能效果全方位显现
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这是江苏银行定期报告中的鲜明标签,2022年同样没有缺席。当前,江苏银行在智慧进化的道路上正策马扬鞭,越发蹄疾步稳。
记者获悉,在人工智能及ChatGPT火热的当下,江苏银行率先开展了以Codex和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研究,探索代码编写等生产力场景以及配套技术方案在客户服务、日常办公等其他领域的应用,加快“无接触”服务迭代,实现远程“面对面”客户触达。近期,江苏银行自主研发的拥有最大176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平台“智慧小苏”已顺利投产,并实现客户场景的首次应用。
另据年报显示,江苏银行以手机银行APP、天天理财APP两大核心载体为依托,强化数字驱动、场景建设和落地应用,实现交易平台向线上客户服务平台的加速转变。最新数据显示,江苏银行手机银行月活跃客户数超过530万户,继续位列城商行第一位。“天天理财”在《互联网周刊》2022年银行业直销银行排名中继续位列第一位。该行对公业务领域的拳头产品“苏银金管家”现金结算系统累计服务客户2万余户,较上年末增长120%,产品交易量近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32%,荣获中国数字金融创新大赛最高奖项。
低估绩优白马股凸显投资性价比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股价不能反映全部,但可从中窥见一斑。2022年,在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下,A股银行板块总体表现平平,然而江苏银行股价逆势上涨32.86%,居行业第一位,投资人的认可度不言而喻。众多券商发布研报,给予江苏银行“买入”“增持”“强烈推荐”评级;大股东多次大手笔增持,更加凸显了对江苏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光环之下定睛思考,江苏银行当前PB仅为0.6倍,叠加持续高成长的业绩表现,其投资价值、性价比或值得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