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两位“成都工匠”:能工巧匠重创新 坚守一线强装备

来源:成都日报   2023-05-14 09:01:28

杜永永操作无人机检修配送电线路

工作中的罗鹏


【资料图】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个个超级工程、一台台大国重器、一项项高精尖技术背后,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作为中国制造业重镇的成都,正坚持制造业当家,向制造强市跨越,这其中,也涌现了一大批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的工匠。

5月13日,记者采访了杜永永、罗鹏两位装备制造行业的“成都工匠”,探寻他们奋斗的故事。

配送电线路工杜永永:

创新输电智能运检 运维效率提升2.5倍

2017年,杜永永硕士毕业后加入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后被分配到雅安巡线站,开始了在大山里与杆塔为伍的日子。在不断调研中,他探寻到无人机巡检代替传统人工巡检的新思路。

凭借一点一点的积累,杜永永逐渐对线路运行的各类参数、运行工况了然于胸,“学习无人机一个多月后,在2018年取得旋翼无人机驾驶证, 2021年主持完成四川总工会全省无人机技能等级题库编制及实操评价,2022年完成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多旋翼无人机技术规范的制定。”

完成了从运行路线的探索到利用无人机勘测的提升之后,杜永永继续深挖,如何破解传统人工手动操作无人机巡检效率低、巡检质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难题?

作为创始人,杜永永组建了川内首个输电智能运检班,通过创新构建“无人机+可视化+人工+多源感知在线监测”立体巡检新体系,因地制宜采用具有四川输电专业特色的“差异化+动态化”运维新策略,使得输电运维效率提升至原来的2.5倍,缺陷发现率提升10倍,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和高空作业风险得到大幅降低。

2022年,杜永永自学考取了阿里巴巴数字化管理师证书并不断加强信息系统设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学习。先后梳理完成输电专业标准化核心流程26项,牵头完成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输电专业移动微服务功能开发8项,实现了全省输电通道树障、外破、本体缺陷等关键数据100%线上精准汇聚以及输电线路巡视、检测、外委人员管理、故障记录等8项关键业务的在线流转。

此外,他主持成功研发了国网内部首款输电智能红外终端,实现了输电红外测温全流程在线管理、缺陷图谱报告自动生成、数据自动回传PMS系统等功能,提高了红外测温效率和质量。

“相较于德高望重、技艺精湛的工匠前辈们来说,我其实更想做一名传承工匠创新精神及创新成果的人。”采访结尾,杜永永略显腼腆地告诉记者,将持续注入工匠智慧,实事求是,寸积铢累,践行自己作为一名成都工匠的初心。

缝纫设备维修工罗鹏:

从机器零件上改造 解决定制化需求

2000年,罗鹏由于家庭条件限制,毅然放弃高考,只身一人踏上了开往福建的列车,多次找工作受挫,罗鹏决定利用自己对机械原理的爱好以及高中良好的物理基础,从缝纫设备针车行当的学徒做起,“我花了两年时间,学会了服装厂基本设备的维修和调试,从学徒变成了一个机修工。”

2001年8月,罗鹏跟随师傅回到成都发展,就职于成都一家缝纫设备公司,担任技术主管及售后服务主管。“2003年我就开始自己经营一家公司了,有时间就把缝纫设备里里外外拆个遍,看看着力点或者受力方向这些可以怎么改进一下。”

除了日常钻研之外,2007年开始,连续三年,罗鹏都会自费去当时较为先进的浙江缝纫机工厂学习,“每次大概学习半个月,主要是实操训练,也会把日常碰到的难题和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小发明带过去跟师傅们探讨,每次都会有新收获,越做就越带劲。”经过十几年在行业里的摸爬滚打,罗鹏的缝纫和机器维修技术有了明显提升。2015年6月,他应邀报名参加“中捷杯”全国缝纫设备机修王大赛,夺得西南赛区冠军。同年“中捷杯”全国缝纫设备机修王总决赛上,他再次夺魁,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018年我们内地缝制设备销售都是流水作业,对于有特殊需求的顾客,大型工厂是不能满足的,这块市场就是我重点突破的方向。”对于如何在自己的赛道上深耕与发展,罗鹏瞄准了定制化服务。

冬天气温偏低,衣服面料偏厚,工序更为复杂,要在厚重的面料上做工精细的同时,花纹更精致,罗鹏尝试从机器的零件上进行改造。通过对机器的优化改造,罗鹏完成了从4层毛呢面料到10层毛呢面料的稳定生产。

“先进的技术离不开先进的设备,先进的设备需要技术工人不断的优化升级,我会活到老学到老的。”获评“成都工匠”,让罗鹏更加明确了今后的规划和发展。(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长乐 受访者供图)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