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如何赓续传承,一个民族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如何发扬光大?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社会发展得快改变了大家的生活方式,不易拉近大家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在解这个难题的时候,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非遗。非遗宝贝只要一亮相,必定能吸引诸多人的眼球。它既是对匠心之美的再认识,也是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提供的是心灵栖息之地。
目前,温州市共有人类非遗4项,国家级非遗35项,省级非遗159项,市级非遗779项。这几年,文旅融合以美学市集推动“非遗+旅游”“非遗+城市”“非遗+直播”“非遗+文创”等产品落地。
(资料图)
六月份,温州各地都在举办各式各样的非遗市集,市民忙于参加各式各样的非遗市集,可谓选择多多,欢乐多多。
“非遗市集”全城遍地开花
很多人深有感触,“非遗市集”在全城处处可见,逛非遗市集成了温州人的乐趣,不知不觉中成为温州非遗的“玩家”,通过与非遗传承人零距离互动交流,由“我听说过非遗”变为“我爱上非遗,我想学非遗”。
在温州市区,“瓯越非遗与时代同行”——2023年温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分为“百工匠心独运”“闻香品茗观道”“回味瓯味‘嘉’肴”“妙手保颐养生”等板块,汇集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乐清细纹刻纸、永嘉昆曲、中国木活字印刷术等50余项非遗项目,为市民带来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同时还开展线上非遗购物节活动。
在瓯海泽雅镇唐宅村,举行了第三届古法造纸“捞纸”技艺大比拼活动,吸引了泽雅多个村庄的100位纸农参赛。同时,现场设有非遗市集,众多非遗项目衍生品进行现场展示展销,如米塑、木雕、钩花、挑灯、彩泥塑、花板雕刻、黄叶茶、乌豆酒、米醴琼酒、九蒸九晒老姜糖等20项非遗项目。
在永嘉,“非遗嘉宴”市集以大宋风韵为主题背景,布置了一条宋画中的百工市肆,吸引了木雕、竹雕、竹编、米塑、剪纸、蛋画、弹棉花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参加。另外,还推出了“非遗嘉宴”的“非遗‘+’年华”延伸活动,如非遗“+”年华之“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永嘉乱弹/永嘉曲艺下乡巡演活动。
在苍南,非遗市集设在600多年明矾采炼遗址的工矿小镇一条老街上,主题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矾共富市集,不同“矾”响。非遗让这条老街添足了文化味,可看、可体验矾塑,钩绣、糖画、吹糖人、畲族刺绣等,还可坐下来做非遗美食矾山肉燕。吃饱了,喝足了还可欣赏跑马舞、提线木偶、《南少林拳东山下法》、畲族民歌+木偶表演、渔鼓等动态非遗展示。
传承人摆摊甜在心
不少的非遗传承人,通过积极参加非遗市集,知晓了活动是一扇门,打开之后,会人潮狂“涌”,争着与非遗亲密接触。
九蒸九晒技艺传承人蔡万奖就很喜欢摆摊,每次在摆摊前都会提早将姜茶煮好。他告诉记者:九蒸九晒干姜想要有美好的“姜”来,最佳方式就是摆摊参加市集和展会。通过摆摊、推广非遗品牌,自家的九蒸九晒姜粉生产基地的订单就能“飞”起来,带动着一方村民鼓起“钱袋子”。他摆了几天的摊子,一天能卖数千元。
“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很喜欢出来摆摊,在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时,我心中就有数了。因为年轻人的兴趣,就是我们试水的方向。只有懂他们,设计他们喜欢的产品,我们的非遗项目才能火出圈。”省级瓯绣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林媞一边教学生瓯绣,一边和记者聊。的确,非遗市集吸引了一大批的学生去摊位参加体验活动,有些还是擅长写作的小记者。他们不仅与非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还会进行写作,记录非遗项目体验过程,传播非遗。还有一些班级家委逛非遗市集也很认真,带着各种问题,向非遗传承人详细咨询“非遗进校园”的具体事宜,希望“非遗进校园”的步伐能迈更大一些,更快一些。
经常参加非遗市集的传承人,现如今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何布置摊位,呈现非遗美学。他们每次都会根据市集的主题看看家里是否有相应的宝贝,若没有就再专门设计制作几个。
在非遗市集摆摊,想要“火”体验的项目要出彩,体验的难度也不能高。
温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伟摆了几次摊后,也知道了必须要有一个吸睛的东西,于是拿出了聚人气的“大染缸”,让市民体验漂漆工艺。漂漆也叫漂流漆。将扇子缓缓放入染缸,只需十几秒就能瞧见古风带有非遗元素的扇子。
市集如何延续需求新
市集结束后,如何做一些延续的活动,使市集的热度不减。有人说,天气越来越热,可以搭夜市经济的“快车”,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文化空间,将特色美食、非遗手作、音乐演出等融入纳凉市集中。既能增添夜市的文化气息,又能让市民享受到非遗带来的生活乐趣。
泰顺木偶传承人魏朝浩经常参加市集的展演则认为,随时随地打开的“非遗外卖”就是市集的延续。打开手机微信“好玩泰顺”小程序,就能搜到“非遗”板块显示:泰顺提线木偶戏1200元/场次、车木工艺800-1000元/场次、畲药香包800-1500元/场次,可实现25项非遗“一键下单”。
鹿城区非遗中心也有高招,不摆摊时就依托“非遗创艺坊”运营模式,持续开展非遗体验等活动。据统计,去年鹿城区非遗中心就开展竹丝镶嵌、皮艺、竹编等10个项目的非遗体验活动810场,培养非遗志愿者200余人次,组织非遗网格长开展志愿者培训70场次,活动覆盖全区14个街镇、89个城市社区。
原标题:非遗市集让文化传承 “非”一般“潮”起来
记者潇瑜/文市非遗中心/供图